关于《渝北区推进科技创新政策》政策解读材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
一是确保科技创新政策不断档。2017年4月,为打造创新生态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圈的若干政策》(通称“创新52条”)。经过几年的发展,政策效应不断释放,创新生态圈逐渐成型,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科技基金发展规模等主要指标连年保持全市第一。在全市科技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区近三年连续名列第一。江浙等发达地区也相继来我区考察创新环境营造。现“创新52条”有效期已满,需出台新政策保持延续性。
二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创新引领区打造等,亦需政策支撑。
二、政策的主要内容
《政策(送审稿)》正文分四部分共10条,大部分为原“创新52条”的延续,并结合当前科技工作进行了适度调整。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培育创新主体。共3条,主要从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主体给予支持。
第二部分为鼓励研发创新。共2条,主要通过企业研发补贴、上级重点科研项目配套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第三部分为促进成果转化。共2条,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奖配套、高新技术产品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奖励促进成果转化。
第四部分为优化创新环境。共3条,主要通过“科信贷”、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含星创天地)、创新创业大赛奖补政策等不断优化创新环境,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本政策适用于在渝北区行政管理区域(不含两江新区直管区,下同)注册、登记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政策有效期自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市级科技型企业奖励、“科信贷”补贴、众创空间补贴自2020年5月21日起执行)。
三、名词解释
1.科技型企业。是指有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R&D”)人员、R&D经费支出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且成功在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管理系统入库的企业。
2.牛羚企业。是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连续两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达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
3.瞪羚企业。是指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净利润达4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估值达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
4.独角兽企业。是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创办时间较短,在行业中有颠覆式创新,发挥着引领作用的企业。
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经科技部认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居民企业。
6.国家实验室。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
7.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等,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发挥原始创新能力的引领带动作用的平台。
8.技术创新中心。面向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稳定的行业和产业需求,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及应用示范的平台。科技部牵头评选的为国家级、市科技局牵头评选的为市级。
9.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面向重大临床需求和产业化需要,开展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战略防控策略研究,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普惠,为提高我国整体医疗水平提供科技支撑的平台。科技部牵头评选的为国家级、市科技局牵头评选的为市级。
10.新型研发机构。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按照“开放协同、市场运作”原则,体现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产学研高度协同、国内外开放合作的独立企业法人、独立民办非企业法人或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资源垂直整合的研发实体。
11.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一种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是多元参与机制、多样化运行方式、长效组织实施机制和交流互动机制构成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12.科普基地。是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平台。科技部授牌的是国家级、市科技局授牌的是市级。
13.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其成立于2012年,以能够及时准确地为企业用户和统计系统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为宗旨,提高数据报送效率,规范统计工作、完善业务流程,最终实现统计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填报系统平台。
重庆市渝北区科学技术局
2020年11月30日